講述公路人的故事:我說說我
來源:青蘭高速項目部 作者:高希峰
發布時間:2020-07-20
今天,我說說我。
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筑路工人,干的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工作,遠離親人,遠離城市,日以繼夜,沒有正常的休息日。滿目鋼筋、模板、填筑的路基;安全帽、反光衣一個個匆忙施工的班組工人;混凝土拌合站隆隆轟鳴;吊車、挖機、翻斗車日夜穿梭;群山、便道、塵土飛揚和我相伴;質量、進度、安全是每天關心和談論的話題。看慣了白云悠悠,星河燦爛;也穿過暴風驟雨,似火驕陽。我戰斗的崗位,就是公司最需要我的位置。
日曬雨淋,我的皮膚蒼老而黝黑,花白的鬢發訴說著曾經的焦灼和憂心。我可能略顯蒼老,但在工程建設上,內心更加堅定和成熟。
如果你在工地以外看到我,別笑話我的獨特發型,因為常年戴安全帽,頭發會被帽子邊緣壓得一圈緊貼腦袋,而頭頂的頭發又相對蓬松,最好的發型師不一定會修剪出這樣的造型。
請不要嫌棄我在公眾場合說話大聲,有失文雅;因為常年工作的環境就是挖機、吊車、打樁機,機器轟鳴的工地現場;甚至只有聽到攪拌機有規律的隆隆聲我才能睡得踏實、安穩,因為這聲音代表著工地運轉正常。時間久了,有點失聰,請原諒我說話大聲,也請你大聲和我說話,因為,在空曠或是嘈雜的施工現場,我更需要堅定的發出命令,也需要清晰明確的得到響應。
卷起褲管,會露出斑斑傷痕的雙腿,每一處,我都能細數他的故事。那些苦辣酸甜的日子,那些驚心動魄的瞬間,依然在眼前,有警示也有驕傲,照我前行。
老婆總嫌我不注重儀表,好衣服穿到身上也透著骨子里的“農民工”的味道,那是因為,我把時間和心思都放在了工地上,即使穿上了好衣裳,每天穿梭于鋼筋混凝土間,難免濺上淤泥,噴上混凝土,蹭上鋼筋銹,白凈的衣服一天下來就變成花衣服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厚底的勞保鞋是我的最愛,不怕碰,不怕扎,便宜還護腳。
很遺憾,一年到頭很少回家,偶爾老婆孩子會從千里之外的老家來工地看我,可我依然穿梭在各施工現場。短暫的幾日停留,一家子相聚的地方就是工地就餐的食堂。
慢慢的我也學起了抽煙,在黃昏或是午后,找個樹蔭下一蹲,在煙霧繚繞中想想長得越來越高的孩子和日漸老去的爹娘;孩子明年考大學,老娘的老寒腿這會好些了沒?以前喜歡把老婆孩子的照片貼在宿舍的墻上,每天躺床上就能看的見。現在,就把他們縮的小小的,放在錢包里,想起來就拿出來看看,都大了,越來越不喜歡和我聯系了。
書看的越來越少了,更多的是喜歡散工后約上幾個,到工地附近的小餐館喝上一小杯。一個老醋花生,一個酸辣土豆絲,三兩二鍋頭,就能從全球新冠到特朗普大選,從印巴戰火到華為5G點評個不亦樂乎。然后手舞足蹈的回宿舍,蒙頭大睡。
我很普通,但不要跟我談驕傲,從市政管網到祖國的高速大動脈,許許多多地方都有我無字的豐碑。曾經有個愿望,等我退休了,干不動了,我要帶上我的孩子,到我所有施工建設過的地方走走。我要撫摸那些墩柱,那些欄桿,告訴他那些年歲那些朝氣蓬勃的青年們的故事。我還要和那些氣勢雄偉的橋,那些山間蜿蜒盤旋的路合影,因為他們是我的紀念也是見證。

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筑路工人,干的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工作,遠離親人,遠離城市,日以繼夜,沒有正常的休息日。滿目鋼筋、模板、填筑的路基;安全帽、反光衣一個個匆忙施工的班組工人;混凝土拌合站隆隆轟鳴;吊車、挖機、翻斗車日夜穿梭;群山、便道、塵土飛揚和我相伴;質量、進度、安全是每天關心和談論的話題。看慣了白云悠悠,星河燦爛;也穿過暴風驟雨,似火驕陽。我戰斗的崗位,就是公司最需要我的位置。
日曬雨淋,我的皮膚蒼老而黝黑,花白的鬢發訴說著曾經的焦灼和憂心。我可能略顯蒼老,但在工程建設上,內心更加堅定和成熟。
如果你在工地以外看到我,別笑話我的獨特發型,因為常年戴安全帽,頭發會被帽子邊緣壓得一圈緊貼腦袋,而頭頂的頭發又相對蓬松,最好的發型師不一定會修剪出這樣的造型。
請不要嫌棄我在公眾場合說話大聲,有失文雅;因為常年工作的環境就是挖機、吊車、打樁機,機器轟鳴的工地現場;甚至只有聽到攪拌機有規律的隆隆聲我才能睡得踏實、安穩,因為這聲音代表著工地運轉正常。時間久了,有點失聰,請原諒我說話大聲,也請你大聲和我說話,因為,在空曠或是嘈雜的施工現場,我更需要堅定的發出命令,也需要清晰明確的得到響應。
卷起褲管,會露出斑斑傷痕的雙腿,每一處,我都能細數他的故事。那些苦辣酸甜的日子,那些驚心動魄的瞬間,依然在眼前,有警示也有驕傲,照我前行。
老婆總嫌我不注重儀表,好衣服穿到身上也透著骨子里的“農民工”的味道,那是因為,我把時間和心思都放在了工地上,即使穿上了好衣裳,每天穿梭于鋼筋混凝土間,難免濺上淤泥,噴上混凝土,蹭上鋼筋銹,白凈的衣服一天下來就變成花衣服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厚底的勞保鞋是我的最愛,不怕碰,不怕扎,便宜還護腳。
很遺憾,一年到頭很少回家,偶爾老婆孩子會從千里之外的老家來工地看我,可我依然穿梭在各施工現場。短暫的幾日停留,一家子相聚的地方就是工地就餐的食堂。
慢慢的我也學起了抽煙,在黃昏或是午后,找個樹蔭下一蹲,在煙霧繚繞中想想長得越來越高的孩子和日漸老去的爹娘;孩子明年考大學,老娘的老寒腿這會好些了沒?以前喜歡把老婆孩子的照片貼在宿舍的墻上,每天躺床上就能看的見。現在,就把他們縮的小小的,放在錢包里,想起來就拿出來看看,都大了,越來越不喜歡和我聯系了。
書看的越來越少了,更多的是喜歡散工后約上幾個,到工地附近的小餐館喝上一小杯。一個老醋花生,一個酸辣土豆絲,三兩二鍋頭,就能從全球新冠到特朗普大選,從印巴戰火到華為5G點評個不亦樂乎。然后手舞足蹈的回宿舍,蒙頭大睡。
我很普通,但不要跟我談驕傲,從市政管網到祖國的高速大動脈,許許多多地方都有我無字的豐碑。曾經有個愿望,等我退休了,干不動了,我要帶上我的孩子,到我所有施工建設過的地方走走。我要撫摸那些墩柱,那些欄桿,告訴他那些年歲那些朝氣蓬勃的青年們的故事。我還要和那些氣勢雄偉的橋,那些山間蜿蜒盤旋的路合影,因為他們是我的紀念也是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