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名片
說起家鄉的名片,我最先想到的,其實是淄博的大集。當你真正走進淄博一個喧鬧的大集時,你才能感受到藏于其背后的文化內涵——那是最貼近民生的。
記得第一次逛家鄉的大集是在花鳥街,我一下就被那個精致的橘子樹盆景吸引住了。盆不大,它就靜靜地長在那里,卻像是一幅完整的畫一樣:飽滿,卻不顯得局促;精致,卻不顯得俗氣。上面掛著幾顆已經成熟的小橘子,油亮亮的。
單看這一棵植物,就能感受到像攤主一樣的淄博手藝人們那極高的藝術造詣與對完美的追求。如果家鄉有名片,這或許就是名片的質地吧。
賣石頭的攤子在我以前看是稀奇,賣的全是怪石頭,有的像山,有的像人,更多是說不上是什么的。但攤子上所有的石頭都好像帶有種自然的韻律,起起伏伏中傳達給人一種生命的動勢,與其投了眼緣的人可就輕易舍不得走,蹲著觀摩半天,非要買下來才行。
我卻是更佩服那些攤子的主人。他們也不知是從哪里能夠找到這樣多有趣的石頭,不管怎么想,要在這樣那樣的山中撿到自己中意的石頭,也確實是個難事。
或許,淄博人追求的那種屬于自然的意境美中,大多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吧。如果家鄉有名片,那這藏于自然間的美學感受,一定是名片的底紋。
賣食物的一條街我們沒細逛,那些食物與我而言也已經是司空見慣了,但在那,我仍有新的發現。好像所有標價的牌子都是攤主自己寫的,而且是用毛筆寫到貼在木板的紅紙上,所有的字都板板正正,就算看不出門道,也愿意多欣賞一會。
原來,那些古老的文化其實是并沒有遠去的,它們一直深藏于淄博的人們心中。如果家鄉有名片,一定也是用這樣精致的毛筆字題出來的。
一路走,一路看。淄博大集上的新鮮事真多,這景象似乎永遠也體會不夠。
離開大集很久,我都沒有從那個色彩紛呈的世界里掙脫出來,這美好的經歷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如果家鄉有名片,那一定藏在大集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