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資料這個事
來源:第二區域項目部 作者:劉國慶
發布時間:2022-09-01
現在很大一部分人聽到整理資料就談虎色變、頭疼不已。我簡單說說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吧。
資料的整理首先要滿足日常的檢查,最終要滿足交竣工的驗收。涵蓋各類文件、現場資料、試驗資料、安全資料等。
首先應該確定思路,避免無從下手的尷尬。先看竣工資料整理辦法或者業主下發的有關文件,確定竣工時所上交的驗收資料及要求,確保平時整理資料的時候不缺項、不漏項,避免后期補充資料的麻煩(特別是一些隱蔽工程、一坑一槽等難以彌補的資料和照片)。
其次確定主導部門,統一日期時間,建立臺賬,避免日期不合理、時間不對應的資料重新更改。比如工程部的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的分項分部開工申請,應該在分部分項劃分批復、試驗室的水泥穩定碎石配合比批復之后?,F場水泥穩定碎石基層資料的評定應該在試驗室出具的水泥穩定碎石7天無側限抗壓強度之后。
再次是資料的分層,管理類資料可以根據部門、類別、日期時間排序;現場資料根據單元為整體,劃分到分部、分項,然后以具體樁號、結構部位等層次順序再匯總到分項、分部、單元。試驗資料根據日期臺賬順序整理。
再次是資料的格式及數據,格式一般都由總監辦或業主統一下發。數據的填寫必須規范合理。每個數據都經得起推敲,避免數據不合格、超量程、超精度、引用錯誤。避免返工的浪費。
最后是資料的歸檔,提前規劃好資料的大體排序及存放位置,資料經簽字、蓋章完成后放入固定的存放區域,由專人進行統計式管理,根據竣工資料要求的順序、內容進行統計,并及時督促缺項的部門進行補充、督促以完成的分項、分部評定。平時的資料進行隨整隨存、隨借隨還。最后竣工時只需簡單編碼、裝訂即可。避免后期再整理、再排序、丟失、雜亂無章......,避免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時間重新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