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制勝
最近一直在忙一些親自動手的工作,工作告一段落,閑下來總結了一下工作中的點滴,我還是認為所謂技術的關鍵點就在細節控制上,而細節控制在誰手中對工程質量與企業效益而言就至關重要。
細節控制而言,比如橋梁施工,梁板脫模后就對外觀進行修飾,我叫這種工作為“化妝土”,只需要在水泥中摻入不等的白水泥攪拌均勻擦抹在梁板存在色差部位即可,待凝固后就與梁板混若天成了?;蚴遣鹉:缶椭苯影凑赵O計噴涂相應的涂料,就省了后期的大面積高空噴涂作業費用,既安全又便于操作,噴涂質量也應該更好,吊裝作作業后只需對極少的地方進行高空噴涂就行了。
噴漆這個工種崗位,過去在汽車制造業里不是誰都能勝任的,整車外觀噴漆崗位都是有著十幾年熟練實際工作經驗的高技工把控,否側不是色澤不勻就是掛壁分層等質量問題,直接影響整車外觀質量,關鍵點就是噴漆時擺臂頻率的速度與噴槍輸出的濃稠度,噴薄了質量難保,噴厚了成本損失嚴重,恰如其分厚薄均勻,才是質量與成本的最佳選擇。但是隨著機械臂和數控技術的大范圍應用,雖然現在汽車制造業已經不需要那么多的高級噴漆技師了,但是在維修業還是炙手可熱的高技術人才。
如同中國秦朝掌握冶金技術細節一樣,在當時掌握高級兵器鑄造技術的匠人都被朝廷嚴格管控,技術不得流出,鑄造的寶劍雖經歷千年仍鋒芒依舊,同時兼有近現代金屬記憶的工藝水平,為大秦帝國征戰南北開疆擴土一統六國發揮出不可估量的作用。寶劍隨兵馬俑出土后展示出的技術水平震驚全世界。反到是近現代冶金技術向古人學習,探究先人的合金比例與熔煉技術細節。
細節的作用到底有多大?舉個大家都知道的事例說明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光學玻璃大量應用到軍事上,就像望遠鏡、瞄準鏡、炮鏡、觀瞄儀、照相機鏡頭都離不了光學玻璃,當時光學玻璃技術掌握在德、英、法少數國家手中。俄、美等國都沒有掌握光學玻璃的制作工藝,生產的鏡片總是有氣泡,而達不到精度要求。光學玻璃都得依賴從德、英、法進口,嚴重制約先進武器的發展使用。當時俄國投入百萬,并許以十年的市場優先權等才從英國換回光學玻璃生產的技術細節:“把熬制出的玻璃溶液必須不停的攪拌”。由此可見細節的價值到底有多大了吧!
細節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不會受制于人。就像航母上發揮減速索作用的攔阻繩,就是一根柔軟的鋼絲繩。之前全世界只有美國和俄羅斯能造,這根鋼絲繩要求非常結實,所以價值也是非常高。因為一架噴氣式戰斗機,小的20噸,多的40噸。沖向架板每小時200多公里的速度,動能非常大,沖擊力要在很短的距離卸掉,減速索要非常結實且有韌性,還不能造粗了,粗了著陸鉤就勾不住了,所以制作攔阻索難度就非常大。由于沒有人愿意賣給我們,我們自己國家最終也是自己研究出來了才有了現在遼寧艦、山東艦和即將入役福建艦的海上戰力。
所以說細節是成功的關鍵,細節更是制勝的法寶,事事精細成就事業,時時精細成就人生,我們如果都關注細節,就能成就魯中公路建設事業的繁榮興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