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扁鵲見蔡桓公》有感
我們都會在年前或年后對過去的一年做一個總結、復盤,并對新的一年有全新的展望。公司會做些復盤,對于我們個人而言也是需要做一些總結。個人做總結的時候,會看些有意義的書籍或讀一些有趣的故事,《扁鵲見蔡桓公》便是近期看過的比較有意義的一篇文章。
《扁鵲見蔡桓公》講述的是扁鵲給蔡桓公診病的故事,圍繞這個目標焦點為中心,文章主要講述了扁鵲連續多次為蔡桓公診病,但蔡桓公卻一直沒有把扁鵲診病當回事,覺得醫生都會沒事找事,都會給沒有病的人診病以此炫耀自己的本領或者邀功,結果便是蔡桓公每次都拒絕治療、耽擱了當時診病治療的最佳時間,最后蔡桓公也以失去生命為代價,為自己的無知買單。
俗話說“世上沒有賣后悔藥的”,這便要求我們時刻都要謹慎,珍惜現有的物品、珍惜現有的工作,珍惜現有的學習的機會,面對各色事情與決策時,要謹慎、不能隨心所欲。如果僅憑自己的喜好,一昧只喜歡聽好話,喜歡報喜不報憂,沒有做到對“忠言逆耳利于行”的認知,結果便會自己來承受不良的后果。
上學的時候,如果對老師的教育、家長的勸告不屑一顧,甚至自以為是,那么后果是十分可怕的。參加工作后,如果對領導的教導、同事的指點沒有做到正確的對待,那么也會不利于你的職業晉升與發展。尤其是常年在外、對家庭虧欠更多的我們,面對家庭時,如果對父母、妻子與孩子的需求沒有正確對待,那么也不會利于你的工作與生活。
我們常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錯誤,這便要求我們要經常性的做階段性的“復盤與總結”。首先便是要求我們正視自己當前的缺點與錯誤,并制定合適的計劃,努力做到及早改正,否則后果不堪設想,事情發生了后悔也來不及。
人生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發現、不斷奮進的過程,讓我們從現在做起,正確面對接下來的工作與生活,以努力改正缺點與錯誤為目標,積極的聽取、采納聽取別人善意的忠告,做更優秀的自己、組最優秀的團隊、成就最優秀的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