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三保】S102大中修工程全線通車 譜寫暢通出行新畫卷
2025年4月30日,S102濟青線淄川區張臺線路口至臨淄區黃臨線路口路面改造及養護工程實現全線通車。在五一勞動節來臨之際,第二區域項目部以自己的方式向廣大勞動者們送上了一份大禮,譜寫出一幅高效便捷出行的新畫卷。

全方位、全過程,打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精品工程
道路是一座城市的“血脈”。S102是連接山東東西交通的重要干線公路之一,在淄博境內橫穿周村區、文昌湖旅游度假區、經開區、淄川區、臨淄區,其質量關乎企業榮譽,更關乎民生福祉和城市發展。開工伊始,第二區域項目部便將質量管理放在首位,通過全方位、全過程的嚴格把控,為打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精品道路工程全力以赴。
開工前,項目部組織人員開展年度項目施工要點和試驗檢測培訓,從質量標準、施工規范到操作規程、質量意識,全面提升團隊素質,讓質量意識深入人心,轉化為自覺行動,搭起了質量管理的基石。
只有以技術交底為行動指南,才能確保施工各環節質量受控。施工前,無論是銑刨、回填、攤鋪、碾壓流程的嚴格把控,還是填料質量、配合比的精準控制,還是對溫度、速度和厚度的明確要求,現場技術人員通過詳盡細致地講解,確保現場人人都能熟練掌握施工工藝、操作要點與質量標準,確保人人都是工程質量的把關人。
在原材料質量管控上,項目部更是構建起了一道嚴密的防護網,嚴格采購標準,堅持優選信譽好、質量穩的供應商,砂石料、瀝青、水泥等主要材料從源頭保障材料品質。進場檢驗更是嚴苛,砂石料的顆粒級配、含泥量,瀝青的針入度、延度等指標都需經過精準檢測,一旦發現不合格材料,立即清退出場,絕不姑息。

橫到邊、縱到底,實現安全無事故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為實現安全無事故的目標,項目部從制度建設、人員管理、現場管控等多個維度入手,形成橫到邊、縱到底的安全管理模式。
項目部嚴格按照交通組織設計,科學規劃施工區域,合理設置警示標志和圍擋。在施工路段前方不同距離處,依次設置施工預告標志、減速慢行標志、繞行標志等,引導車輛和行人提前做好預防。施工過程中,加強對施工設備的管理,定期對銑刨機、壓路機、攤鋪機、運輸機械等設備進行檢查、維護和保養,確保設備性能始終處于良好狀態,杜絕了設備帶病運行的現象發生。

科學規劃,動態調整,確保進度可控
為保障工程按時完工,開工前,項目部便組織人員對施工段落進行全面復勘,結合季節變化和交通流量等實際情況,制定詳細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施工計劃,細化到每一天的施工任務,明確各分項工程的起始時間、結束時間和關鍵節點,繪制出清晰的施工進度橫道圖和網絡圖,讓整個施工過程一目了然。同時,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根據實際施工情況及時優化計劃,在遇到惡劣天氣、材料供應、環保響應等突發狀況時,迅速調整施工順序和資源配置,確保了施工進度始終在可控范圍之內。

迎難而上,成功突破“卡脖子”的兩只手
認真細致、全身心地投入和努力,使第二區域項目部牢牢堅守住了質量、安全、進度三條不可逾越的紅線。然而,資金短缺與人員不足則像兩只無處不在的手,牢牢卡住了項目部的“脖子”,不斷考驗著項目團隊的智慧與韌性。面對這雙重難題,項目部迎難而上,積極探索解決之道。
主要材料采購受阻,設備租賃也面臨壓力。為破解“無米”的困局,項目部多管齊下:一方面,積極向公司爭取資金支持,緩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優化資金使用方案,優先保障關鍵工序和節點的資金投入,確保有限的資金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使每一分錢都花在了刀刃上。同時,與供應商協商,爭取理解和配合,緩解資金支付壓力,保障了材料穩定供應。
人員短缺,項目部便積極協調兄弟項目部調配人員,同時充分挖掘內部潛力,打破崗位分工,不分經理員工,除部分關鍵崗位需要專人專崗外,堅持一人多崗,一崗多能,你給我搭臺,我給你補位,重重困難化作了項目團隊勇往直前的動力,最終成功突破困境,為項目順利推進保駕護航。

在這個屬于勞動者的節日里,S102項目的全線通車是對所有參建人員最好的褒獎。他們用汗水詮釋勞動之美,用行動踐行責任擔當,不斷打造更加安全、暢通、舒適的出行環境,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