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筑路人
來源:橋隧工程分公司 作者:李同亮
發布時間:2016-11-03
我們既不是生活在農村的一群人,也不是生活在城市的一群人,春播、夏鋤、秋收與我們毫不搭界;商場、公園、霓虹燈也與我們毫不沾邊;但我們與農村、都市卻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和永遠解不開的情結,因為有了我們,城市帶動了農村,農村融入了城市——我們是現代筑路人。
我們似乎是“漂”的一族。長年累月漂流在外,所到之處,城市也不是我們的城市,農村也不是我們的農村,就像那沒有季節感的候鳥,頻繁地遷徙、跋涉。因為同一個工程,我們整體“漂”來, 又因為另外一個工程,我們整體“漂”去,來匆匆去匆匆。
我們又似乎是城市的邊緣人。所到之處,沒有我們的家,沒有我所熟悉的環境,當地人視我們為外地人,外地人視我們為老鄉。我們整天想的、說的、做的、擔心的就是我們心心念念的工程。
但我們既不是“漂”的一族,也不是城市邊緣人,我們是現代筑路人,赫赫有名的筑路隊伍,我們是有著輝煌歷史的一群人。我們從歷史中走來,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在沿海、沿江、西部開發等建設中,我們是先遣兵、突擊隊,遇山開路、見水搭橋,建設出了一條條康莊道、一座座幸福橋。而今,我們又來到濱州這條綿延的路,歷史必將記載下我們光輝的一頁。走南闖北,以工程為家,無論走到哪里,我們都能以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去生活、去工作。
雖然,我們大多住在城市的郊區與邊沿,說得是南腔北調,食的是南北風味,住的是臨時設施,過的是清平、單調的生活,“忙碌”成了生活的代名詞,但我們“漂”到哪里,哪里就是我們的家,就是我們的故鄉,我們就是那里的主人。建好家園,是我們的天職,也是我們的期盼,五彩繽紛的彩虹,是我們的驕傲。每當橋梁建成后,聽到通車典禮中的第一聲禮炮,看到第一輛彩車穿過橋梁,我們幸福無比。一個工程的結束就是開赴另一個工地的號角,我們不由得向眷戀的土地和熱情的鄉親揮揮手,奔赴新的故鄉。
我們似乎是“漂”的一族。長年累月漂流在外,所到之處,城市也不是我們的城市,農村也不是我們的農村,就像那沒有季節感的候鳥,頻繁地遷徙、跋涉。因為同一個工程,我們整體“漂”來, 又因為另外一個工程,我們整體“漂”去,來匆匆去匆匆。
我們又似乎是城市的邊緣人。所到之處,沒有我們的家,沒有我所熟悉的環境,當地人視我們為外地人,外地人視我們為老鄉。我們整天想的、說的、做的、擔心的就是我們心心念念的工程。
但我們既不是“漂”的一族,也不是城市邊緣人,我們是現代筑路人,赫赫有名的筑路隊伍,我們是有著輝煌歷史的一群人。我們從歷史中走來,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在沿海、沿江、西部開發等建設中,我們是先遣兵、突擊隊,遇山開路、見水搭橋,建設出了一條條康莊道、一座座幸福橋。而今,我們又來到濱州這條綿延的路,歷史必將記載下我們光輝的一頁。走南闖北,以工程為家,無論走到哪里,我們都能以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去生活、去工作。
雖然,我們大多住在城市的郊區與邊沿,說得是南腔北調,食的是南北風味,住的是臨時設施,過的是清平、單調的生活,“忙碌”成了生活的代名詞,但我們“漂”到哪里,哪里就是我們的家,就是我們的故鄉,我們就是那里的主人。建好家園,是我們的天職,也是我們的期盼,五彩繽紛的彩虹,是我們的驕傲。每當橋梁建成后,聽到通車典禮中的第一聲禮炮,看到第一輛彩車穿過橋梁,我們幸福無比。一個工程的結束就是開赴另一個工地的號角,我們不由得向眷戀的土地和熱情的鄉親揮揮手,奔赴新的故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