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無為治未病,潤物知時細無聲 ——談談我們的公司治理與項目管理
來源:市場部 作者:焦玉傳
發布時間:2016-11-27
“一個團體的領隊要永不認輸絕不言敗,斗志昂揚,想方設法調動正能量,充實干勁,創造條件,發揮團隊意識,前瞻性的理順工作關系,按計劃完成工程任務”。這是前一陣我發給102工地小竇的短信,目的是鼓勵鞭策帶班工程人員學會配合,保斗志與進度。可結果并不理想。公司高層該管到項目班組嗎?
剛收了微友的一條微信,聲話版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就如我輕輕的來;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愿做一條水草;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朔;悄悄是別離的笙簫,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如果我們的中高層對公司的治理和對項目的管理有如這般超脫浪漫,那該是極樂世界了。有嗎?102項目如果再出了問題,誰來負責?誰擔得起此責呢?
世界千事萬物的和順健康發展之道無非是一個平衡之理,此平衡非彼中庸,更非粗淺意識的無為磨合,是要打架,要操心費力推敲斟酌的。一個公司治理再嚴格,再自覺,時間不長也會有爛事出現,有工作會出了質量事故,有骨干會離心背德,會有市場丟失,有設備人員損缺;一個項目管理再細致,再周密,突然之間也會有人違規破紀,有安全事故發生,進度滯后。每個公司都在探索治理辦法,我們也有了相對完備的治理結構,配備了相匹配的管理人員與較完善的管理制度。那我們的公司層面該管理什么,怎么管,管到哪里呢?
平時注重養生才能以后不用養醫生,即是大醫治未病。說著容易,看起來簡單,可那一定是件功在平時,操心費力的巨事,一定得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才可精準操作,指點一二的,懶人辦不了,無心人做不到的。好似我們學一堆數理化,寒窗十數年,大學畢業應聘后入職了,簡單工作可以基本得心應手了。崗位工作就那么簡單機械,那我們辛辛苦苦學的99%的東西有沒有用呢?無前必定無后,只能理解為工到自然成了。
周遭幾個區縣四年來經歷的金融危機驚心動魄,此起彼伏。現以馬后炮胡論,當時隨便一個區縣、尤其是當初某個區,高屋建瓴,當機立斷地精準拿出3個億,后面的一切波動都是穩定的、財稅是美好的、銀企關系是完整的。當初置身度外,診斷失誤,以致不久鞭長莫及而病入膏肓,再想拿出300個億也無能為力了,時機與時間沒了。當時政府太超脫了,太遲鈍,太不負責任了。可因政府還在,所以這些破事還得高代價的管。大醫、優秀高管、責任領導、擔當的政府注定要對工作對象立意高遠,全程監管,密切關注,嚴防死守,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懈怠與失控。對項目而言,事情好與壞,都得公司托底負責,管理者、所有者無處超脫。
可畢竟只是對公司項目進行治理、管控,只要公司是健康、穩定有生機的,那就是相對穩定的一個短暫的成功期間。在此間隙,我們一是要加強學習,二是要準備應對下一個要爆發的應急處置了。準確判斷何時、在哪里發生、什么級別的事,會決定大醫和庸醫的水準不同。
除了經驗,還須有一個全息全程信息的采集、整理、決策過程。醫生通過望聞問切來決定治療的輕重緩急和切揉挖換,及時發現就會柔和、自然無為。管理者通過對企業對項目信息的管理而不是對具體行為的干擾、指令來管理管控已經是最好的無為了。一方面下對上要信任、配合,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要認同制度的嚴格遵循就是對你最好的保護,要自立自為,盡職盡責;另一方面上對下要愛護、理解,立約辦事講究契約細致,用信息來管控計劃、過程與結果,拋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俗套,要對事不對人,人可以換,事不能壞,最好操點心當大醫,及早柔順處置,人不換事不壞。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知時知節,在最需要時隨風潛入,潤物無聲,此是我們管理者的使命與作用吧。我們現全公司提倡自動工作,依規辦事,這與加強對公司項目的管控并不矛盾。不高調干擾、不爭風搶功,需要時找我,因為我能,困苦時想我,因為我在。公司只是在宏觀上定好方向,除了從信息判斷上進行主動或被動的協調、服務、糾偏以外,具體事情是誰負責誰是主管老大,你有什么本事盡管使出來就是。我們個別有問題的分部究其原因是諱疾忌醫,妄自尊大,不講團隊,同樣的問題頻繁重復。上下無法配合,都累,無效管理讓效益東流水。幾個搞得好的分部都是擔當團隊執行力比較好的,信息可以上通下達,功夫用在平時,管控通暢,需要公司幫你時一定會及時、有力,迅速見效,并可在公司督導下附帶了免疫,杜絕重復犯錯。
傳統行業的管理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五花八門,可我們對公司管控、項目管理還是要求管理層應從更高管控層面上親力親為,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研判,不可落后粗陋,一葉障目,一成不變,不可漂游浮夸,朝令夕改。一要站得高二要看得清三要會發力,及早自然低成本出手讓公司健康發展,仁愛全方位管控放養讓項目快速成長,須呵護好我們魯中公路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
剛收了微友的一條微信,聲話版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就如我輕輕的來;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愿做一條水草;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朔;悄悄是別離的笙簫,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如果我們的中高層對公司的治理和對項目的管理有如這般超脫浪漫,那該是極樂世界了。有嗎?102項目如果再出了問題,誰來負責?誰擔得起此責呢?
世界千事萬物的和順健康發展之道無非是一個平衡之理,此平衡非彼中庸,更非粗淺意識的無為磨合,是要打架,要操心費力推敲斟酌的。一個公司治理再嚴格,再自覺,時間不長也會有爛事出現,有工作會出了質量事故,有骨干會離心背德,會有市場丟失,有設備人員損缺;一個項目管理再細致,再周密,突然之間也會有人違規破紀,有安全事故發生,進度滯后。每個公司都在探索治理辦法,我們也有了相對完備的治理結構,配備了相匹配的管理人員與較完善的管理制度。那我們的公司層面該管理什么,怎么管,管到哪里呢?
平時注重養生才能以后不用養醫生,即是大醫治未病。說著容易,看起來簡單,可那一定是件功在平時,操心費力的巨事,一定得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才可精準操作,指點一二的,懶人辦不了,無心人做不到的。好似我們學一堆數理化,寒窗十數年,大學畢業應聘后入職了,簡單工作可以基本得心應手了。崗位工作就那么簡單機械,那我們辛辛苦苦學的99%的東西有沒有用呢?無前必定無后,只能理解為工到自然成了。
周遭幾個區縣四年來經歷的金融危機驚心動魄,此起彼伏。現以馬后炮胡論,當時隨便一個區縣、尤其是當初某個區,高屋建瓴,當機立斷地精準拿出3個億,后面的一切波動都是穩定的、財稅是美好的、銀企關系是完整的。當初置身度外,診斷失誤,以致不久鞭長莫及而病入膏肓,再想拿出300個億也無能為力了,時機與時間沒了。當時政府太超脫了,太遲鈍,太不負責任了。可因政府還在,所以這些破事還得高代價的管。大醫、優秀高管、責任領導、擔當的政府注定要對工作對象立意高遠,全程監管,密切關注,嚴防死守,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懈怠與失控。對項目而言,事情好與壞,都得公司托底負責,管理者、所有者無處超脫。
可畢竟只是對公司項目進行治理、管控,只要公司是健康、穩定有生機的,那就是相對穩定的一個短暫的成功期間。在此間隙,我們一是要加強學習,二是要準備應對下一個要爆發的應急處置了。準確判斷何時、在哪里發生、什么級別的事,會決定大醫和庸醫的水準不同。
除了經驗,還須有一個全息全程信息的采集、整理、決策過程。醫生通過望聞問切來決定治療的輕重緩急和切揉挖換,及時發現就會柔和、自然無為。管理者通過對企業對項目信息的管理而不是對具體行為的干擾、指令來管理管控已經是最好的無為了。一方面下對上要信任、配合,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要認同制度的嚴格遵循就是對你最好的保護,要自立自為,盡職盡責;另一方面上對下要愛護、理解,立約辦事講究契約細致,用信息來管控計劃、過程與結果,拋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俗套,要對事不對人,人可以換,事不能壞,最好操點心當大醫,及早柔順處置,人不換事不壞。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知時知節,在最需要時隨風潛入,潤物無聲,此是我們管理者的使命與作用吧。我們現全公司提倡自動工作,依規辦事,這與加強對公司項目的管控并不矛盾。不高調干擾、不爭風搶功,需要時找我,因為我能,困苦時想我,因為我在。公司只是在宏觀上定好方向,除了從信息判斷上進行主動或被動的協調、服務、糾偏以外,具體事情是誰負責誰是主管老大,你有什么本事盡管使出來就是。我們個別有問題的分部究其原因是諱疾忌醫,妄自尊大,不講團隊,同樣的問題頻繁重復。上下無法配合,都累,無效管理讓效益東流水。幾個搞得好的分部都是擔當團隊執行力比較好的,信息可以上通下達,功夫用在平時,管控通暢,需要公司幫你時一定會及時、有力,迅速見效,并可在公司督導下附帶了免疫,杜絕重復犯錯。
傳統行業的管理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五花八門,可我們對公司管控、項目管理還是要求管理層應從更高管控層面上親力親為,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研判,不可落后粗陋,一葉障目,一成不變,不可漂游浮夸,朝令夕改。一要站得高二要看得清三要會發力,及早自然低成本出手讓公司健康發展,仁愛全方位管控放養讓項目快速成長,須呵護好我們魯中公路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
焦玉傳 2016年11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