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流 創造美好——觀看二十大有感
來源:市場經營部 作者:張德剛
發布時間:2022-11-02
漫漫歷史長河,斗轉星移,不同國家、地區的文明,星河燦爛,閃耀其中。躬逢二十大之際,迎來新時局。習總書記曾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擁有輝煌燦爛五千年歷史的中國,更懂得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意義。于一國而言,“海納百川”才能接續輝煌。自漢朝張騫牽起駱駝,載滿東方文明踏入黃沙漫天的西域開始,中華文明便開始了文化文明間的交流互鑒,繼往開來,便有了絲綢之路。“鑒真東渡”以及掛起船帆遠下西洋的鄭和,他們用茶葉、瓷器……第一發出了中國聲音。而至清朝,一令海禁、再一令“閉關鎖國”,從此鎖住了這個古老東方國家的光芒,帶來了百年的黑暗與腐朽,回望千百年來歷史所留下來的車轍印,才會發現,原來文明交流互鑒于一國之意義早就筆墨丹青呈上史書之上。
當今世界正處于大變革的時代,全球化一體化趨勢日益顯著,卻仍有國家大談“文明偏見”“在科學技術、文化等各個領域進行壟斷”無異于倒行逆施。而中國始終以大國的姿態和風范,構建“一帶一路”“金磚國家”等戰略,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始終堅持文明交流互鑒,力求共享發展成果,共創人類文明的多彩與豐富。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不論是一國,抑或是整個人類文明,都離不開文明的交流互鑒。我們更應該“見賢思齊焉”,在交流互鑒中認識學習他們之所長,反思改進己之所短,才能實現中華文明的賡續發展。
“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堅信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文明交流互鑒中,思想光輝碰撞時,人類文明才會更加豐富、更加多彩,更加璀璨奪目!

